想还展性以太有多远能之我们坊L离理2扩困
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技术文章,让我这个研究公链多年的"老油条"都不由得眼前一亮。文章标题是《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》,说实话这个标题看起来有点晦涩,但内容却实实在在地戳中了当前以太坊生态的痛点。 记得2017年我刚接触区块链时,以太坊还被称为"世界计算机"。转眼7年过去,这台"计算机"的处理能力似乎仍然跟不上时代需求。BNB Chain作为后起之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。两大公链都不得不将扩容希望寄托在L2方案上,但现实情况却令人喜忧参半。 文章中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些赤裸裸的数据对比。V神在2021年的乐观预测是L2能把交易数据压缩到11%,每秒处理1万笔交易。但现实情况呢?OP系统现在的数据压缩率只有37%,这意味着以太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2000笔L2交易。这个数字还不到预期的五分之一!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以太坊升级的老玩家,我深知扩容问题的复杂性。文章提出了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,但每个都充满挑战: 首先,提升以太坊主网的calldata处理能力。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就像给正在飞行的飞机换发动机——风险太大。我清楚地记得上次伊斯坦布尔升级时,就因一个简单的EIP提案社区讨论了整整三个月。 其次,优化L2的数据压缩算法。这就像要求一个已经考了90分的学生再提高10分——越往上越难。我记得去年某L2项目宣称要将数据压缩率提高5%,结果半年过去了,这个"突破"仍然停留在白皮书上。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三条路:Layer3。Arbitrum最近推出的L3开发套件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早期的CDN技术演进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"套娃式"的扩容会不会带来新的中心化风险?就像现在的DeFi项目,虽然号称去中心化,但大部分流动性还是集中在少数几个CEX手中。 说实话,目前看来这三条路都不是完美解决方案。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:"在区块链领域,没有银弹,只有权衡。"或许未来的解决方案会是这三者的某种组合?又或者会出现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全新方案? 参考文章: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两大公链的扩容困境
扩容瓶颈到底在哪里?
Layer3会是终极答案吗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熊市生存指南:如何在市场寒冬中守住筹码
- 加密货币监管风向突变:美联储取消银行加密业务专项监管
- 8月26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当暴跌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应对
-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
- 市场寒冬何时回暖?这两个潜力币种值得提前布局
- 通胀数据意外走低,加密市场迎来暖风
- 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- 美国稳定币立法:一场金融革命的无声引爆点
-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
- 稳定币争夺战:一场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产业革命
- 比特币的关键时刻:美国经济数据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走向
- 股票代币化: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
- 比特币的第一次疯狂:从暗网宠儿到全球风暴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8月18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如何在这波下跌行情中把握机会?
- STORJ资金动向深度分析:一场蓄谋已久的价值突围?
- 一周热点追踪|Atomicals生态迎来关键突破期
-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: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?
- Web3的未来: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