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思们是明天用错押注未来我误的A的否在方式
自从写了那篇质疑RWA万亿市场的文章后,我的社交媒体就没消停过。有意思的是,最激烈的反对声音往往来自最懂行的朋友。这不,一位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友就给我上了一课。 这位老朋友是真把我问住了。他说我在文章里把"证券化"这个概念说得太窄了。想想也是,我们总习惯把MBS、ABS这些现代金融产品等同于证券化,但实际上,16世纪荷兰人发明股票债券的时候,就已经在玩证券化了。这就像把智能手机等同于所有手机,却忘了大哥大的存在。 说实话,这次对话让我意识到一个关键点:现在市场上那些鼓吹RWA的人,其实99%都是在炒ABS的冷饭。他们说得天花乱坠,却故意忽略了ABS这个已经存在几十年的老前辈。 不过这位朋友也给了我新的启发。他认为代币化的魅力在于能实现证券化做不到的事情——不仅能交易,还能添加各种功能。这让我想起Solv Protocol的ERC-3525,那种介于FT和NFT之间的SFT,确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 我们达成的共识是:代币化的未来很美好。分歧在于,我觉得现在大多数RWA项目都是"早产儿",他却认为应该先跑起来再说。这让我想起硅谷那句老话:"先做出个能跑的产品,再考虑优化。" 另一位交锋的对手是比莱资本的Bruce。他把我比作嘲笑汽车的守旧派,这我可不服。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:我们不能把1885年的奔驰车当作汽车行业的终极形态。要知道,法国人在1769年就造出了蒸汽汽车,如果当时的人把那个笨重的家伙当成未来,那才是真可笑。 现在的RWA项目就像当年的蒸汽汽车——方向是对的,但形式肯定会被颠覆。我担心的不是RWA的未来,而是现在这些项目能否活到未来。 Bruce认为香港比Web3更需要对方,这话从宏观角度看没错。但实际操作中,要让一个金融中心的立法体系为新技术让路,难度不亚于让大象跳芭蕾。看看现在的港股市场,流动性都快干涸了,港府真的有余力去折腾RWA吗? 最让我担忧的是"技术够用论"。Bruce说以太坊+Layer2已经能满足RWA需求,这话听起来就像1990年代说Windows CE够用一样危险。现有的Layer2不过是便宜版的以太坊,真正的范式革新还远未到来。 现在的RWA讨论,总让我想起当年人们对着PDA(个人数字助理)兴奋的样子。那些产品确实很酷,但最终都被智能手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。真正的机会,往往出现在技术范式转变之后。 尽管观点交锋激烈,但我们都坚信加密世界的未来。在这个AI当道的年代,我依然认为区块链技术蕴含着巨大潜力。只是Bruce选择现在就冲进战场,而我更愿意等待更适合的时机。 说到底,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,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。现在的RWA领域也是如此——方向对了,但路径可能还需要更多探索。 作为观察者,我的职责就是发出那些可能刺耳但必要的声音。毕竟在这个充满噪音的市场里,真相往往藏在最激烈的辩论中。证券化的前世今生:一场跨越500年的误会
代币化的想象力:超越证券化的可能
鸡生蛋还是蛋生鸡:RWA的发展悖论
香港的Web3困局:理想与现实的差距
技术够不够用:一个危险的误解
共识与分歧:我们都相信未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市风云录:BTC双底现生机 ETH受压难突围 OKB成市场宠儿 名人币割韭菜套路再现
- 270万美元不翼而飞?Remitano交易所或遭黑客毒手
- 熊市生存指南:如何在市场寒冬中守住筹码
- 当Lido成为以太坊的烫手山芋: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的碰撞
- 大资金动向揭示:三大潜力币种正获机构青睐
- 一个Web3创业者的肺腑之言:别指望创业能让你一夜暴富
- 比特币新一轮牛市或将引爆2024:一场货币与AI的双重革命
- 比特币现货ETF:加密市场的强心针究竟何时到来?
- 比特币11月行情展望:牛市前最后的抄底机会?
- NFT市场的寒冬:8月市场深度观察与突围之路
- 9月11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:BTC与ETH的博弈之道
- 2023年,我们该不该把钱投进加密货币?
- 以太坊交易复盘:50点利润背后的思考与感悟
- 2023年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哪些数字资产值得押注?
- 市场即将迎来关键拐点?FTX资产清算风波下的投资策略
- 比特币10月行情展望:28,435美元目标价靠谱吗?
- 市场观察:链上套现潮涌动,以太坊大换手在即
- 李彦宏跻身全球AI百强榜:中国科技领袖如何改写未来格局
- 当NFT学会自己思考:ERC-6551如何重塑区块链游戏体验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熊市迷雾中的生存指南
- 搜索
-